返回首頁
當前位置: 減肥俱樂部-瑜伽減肥-

測測你的內臟超重嗎

我們通常所說的脂肪是存在於皮膚下面的,叫做皮下脂肪。皮下脂肪多了,讓人的外形顯得肥胖,同時也影響健康。而內臟脂肪位於身體內部,它圍繞著人的臟器,主要存在於腹腔內,如肝、胰、胃、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。 研究表明,體內脂肪會破壞人體內部的信息


  我們通常所說的脂肪是存在於皮膚下面的,叫做“皮下脂肪”。皮下脂肪多了,讓人的外形顯得肥胖,同時也影響健康。而內臟脂肪位於身體內部,它圍繞著人的臟器,主要存在於腹腔內,如肝、胰、胃、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。

  研究表明,體內脂肪會破壞人體內部的信息傳導系統,被脂肪包裹的內臟器官會向身體輸出錯誤化學信號,致使器官內部也開始囤積脂肪。人體器官內部一旦形成脂肪堆積,就會增加患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臟病等各種代謝性疾病的機會,進而增加中風和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。因此,內臟性肥胖與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血脂紊亂,被稱為“死亡四重奏”,而內臟脂肪也被稱作“危險的脂肪”。(《大眾醫學》)

  內臟性肥胖的判斷標準

  腰圍:男性>90厘米,女性>80厘米。

  腰/臀比:即腰圍與臀圍的比值。男性>0.90,女性>0.80。(因為內臟脂肪堆積一般都會導致腹部肥胖,因此,腰圍和腰/臀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是否存在內臟肥胖。)

  腹腔內脂肪面積:進行CT或者磁共振掃瞄,然後利用特殊的軟件,計算出腹腔內脂肪的面積。這個數值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。在日本,把腹腔內脂肪面積>100平方厘米診斷為內臟性肥胖。在我國,還沒有相應的診斷標準。但研究發現,中國人腹腔內臟脂肪面積達到80平方厘米左右時,就可以發生日本人內臟脂肪面積在100平方厘米時的代謝異常。

  內臟性肥胖的原因

  人種和遺傳因素內臟脂肪的堆積與種族有一定關係,黃種人發生內臟性肥胖的概率比較高。極少數胖得離奇的人,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。

  能量代謝失衡吃得多或動得少或兩者兼有,造成熱量攝入大於熱量消耗,必然會引起脂肪的儲存。人體就好比一個倉庫,當皮下堆滿了脂肪無處可堆時,脂肪就“轉移戰場”,異位堆積到內臟去,變成了“違章建築”。但也有一部分人,體重和體重指數都正常,但內臟脂肪面積大。長期靜坐者需特別注意這一點。

  內分泌紊亂工作和生活壓力大、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、經常熬夜的人,會發生體內皮質激素水平升高,進而引起內臟脂肪堆積。

  提醒:外形瘦不一定內臟“瘦”

  身體內部器官的“胖瘦”,與人的身體胖瘦並不一定成正比。外形瘦的人並不一定真瘦。不論一個人外形胖瘦,體內都有囤積脂肪的危險。有研究顯示,依靠節食瘦身的人內臟更容易堆積脂肪,即使他們外表看上去很苗條。因此,在科學飲食的基礎上,多運動才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。

  內臟性肥胖的治療

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包玉倩表示,對於內臟性肥胖,總的治療措施在於重塑生活模式,控制飲食,加強運動,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輔以藥物治療。

  少吃多動 科學飲食,適量運動,保持“收支平衡”,這是日常生活中避免內臟脂肪堆積的最基本方法。如果要消耗內臟中已經堆積的脂肪,就必須適當“吃得少一點,動得多一點”。在飲食上,要改變以往的烹飪習慣,多涼拌、多清蒸,少爆炒,避免吃油炸食品。在增強運動的基礎上,還要改變長期靜坐、經常熬夜等不良生活和工作習慣。

  藥物治療 通過飲食和運動不能很好控制的內臟性肥胖,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,選擇合適的藥物。可選用的藥物有二甲雙胍、西布曲明等。但這些藥物都只能抑制食慾或抑制脂肪的吸收,對於已經堆積的脂肪,則無能為力。

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薦內容